如何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亲子沟通技巧大公开)

admin by:admin 分类:做dna亲子鉴定多少钱 时间:2024/03/21 阅读:41 评论:0

如何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亲子沟通技巧大公开)

目前,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让很多家长都苦恼的问题。没有一位家长是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更多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去爱。家长们往往会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那么就会导致孩子对于家长的话不听、反抗、不耐烦,造成不健康的亲子关系。要知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以后的性格、身心发展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1

1、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和他人的相处互动和沟通。因为父母是和孩子更亲近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和他人的沟通、相处有着重大的影响。

1

2

2、亲子关系同时也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被爱包围的家庭中长大,会让孩子有乐观自信的人格。若不良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的心理变得不健康,长大后会有叛逆,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3

3、亲子关系对孩子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所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接受,会让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自然,孩子也会回馈给社会和他人自己的爱,让孩子善于沟通和人际交往。

END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技巧

1

1、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思想也一天天的成熟,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家长要做的就是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去否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2

2、多和孩子沟通,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要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要在孩子犯错之后一味的打骂。

3

3、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互动。在周末闲暇之余,可以选择带孩子去郊游或游乐场所玩如Lucky Star家庭娱乐中心,就是一个专为家庭全体成员打造的大型亲子内游乐场所,家庭益智娱乐中心。里面包含多种亲子娱乐项目,可以体验多种亲子互动游戏,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目前Lucky Star家庭娱乐中心已在广东、广西、江苏、湖南、江西开设了近三十家连锁店,是家长和孩子在游戏中增进亲子关系不错的选择。

4

4、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不要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越长越大,越需要独立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总而言之,亲子关系是否融洽,父母掌握主导权,父母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发展。建议父母和孩子要多沟通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在被爱和学会爱中长大。

END

作者: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什么是亲子关系呢?

1、父母子女关系。一般而言,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以及自己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说明我们你的父母,而孩子与我们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赋予与被赋予生命的联系,更是一种超出自然又回归于自然的亲子关系。

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样的说法是上的说法,虽然的确听起来刻薄了一点,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父母与子女间有一种权力的关系,所以父母有权利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有义务养育孩子成年,而权利与义务往往是并存的,所以就是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而使两方的关系十分的密切。

如何营造一个好的亲子关系呢?

1、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如果父母想要和孩子更好的交流,那么就一定要懂得与孩子沟通,而以相应的,父母就应该系统的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这样一来就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后来的亲子教育打定坚实的基础了。

2、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交流方式。虽然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永远都是一个孩子,但是孩子也有长大成人的一刻,所以父母不能以愚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交流方式也不尽相同,更好让孩子从呵护孩子长大到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与你共同成长。

3、懂得亲子关系中的纵横关系。一般而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是父母来管束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关爱与呵护,这种关系就是横关系;而当父母们年迈之时,又该子女们来照顾父母了,这就是亲子关系中的纵关系。

亲子关系是这个社会上每一个家庭都必须学会处理的关系,只有在良好亲子关系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对这个社会变成威胁,还可能对这个社会有非常有力的帮助,成为国家梁之才,所以营造一个亲子关系应该从即刻开始。

以上关于“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亲子沟通技巧大公开)

什么是亲子关系呢?

1、父母子女关系。一般而言,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以及自己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说明我们你的父母,而孩子与我们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赋予与被赋予生命的联系,更是一种超出自然又回归于自然的亲子关系。

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样的说法是上的说法,虽然的确听起来刻薄了一点,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父母与子女间有一种权力的关系,所以父母有权利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有义务养育孩子成年,而权利与义务往往是并存的,所以就是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而使两方的关系十分的密切。

如何营造一个好的亲子关系呢?

1、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如果父母想要和孩子更好的交流,那么就一定要懂得与孩子沟通,而以相应的,父母就应该系统的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这样一来就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后来的亲子教育打定坚实的基础了。

2、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交流方式。虽然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永远都是一个孩子,但是孩子也有长大成人的一刻,所以父母不能以愚昧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交流方式也不尽相同,更好让孩子从呵护孩子长大到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与你共同成长。

3、懂得亲子关系中的纵横关系。一般而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是父母来管束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关爱与呵护,这种关系就是横关系;而当父母们年迈之时,又该子女们来照顾父母了,这就是亲子关系中的纵关系。

亲子关系是这个社会上每一个家庭都必须学会处理的关系,只有在良好亲子关系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对这个社会变成威胁,还可能对这个社会有非常有力的帮助,成为国家梁之才,所以营造一个亲子关系应该从即刻开始。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更重要的影响要素之一,对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家长在亲子关系类型上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期待型、不安型、溺爱型和干涉型等方面。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应从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亲子沟通的水平、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671-2684(2011)10-0004-03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人生更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更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不仅是一种血缘关系,更是一种心理联系,具有不可选择、不可替代、持久、稳定等特点。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说:“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亲子关系对子女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家庭教育中更受重视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当前家庭教育研究中更受关注的课题之一。

一、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

1、 儿童早期的亲子关系状况是满足儿童心理需要的基本条件

2、 亲子关系的类型特征直接影响未成年子女的人格特征

3、 不良的亲子关系是导致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不良亲子关系的各种表现中,更常见的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的不当。如家长的过分严厉、要求过高,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歧视、忽略、冷漠,要求不一致,缺乏理解与沟通,经常贬低、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除了会带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以外,还可能因基本的心理需要无法满足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烦恼、焦躁、恐惧、压抑等消极情绪及逆反、对立、退缩、攻击、出走等行为问题。日本东安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冈本淳子等人对初中、高中学生中发生的逃学、家庭暴力和其他不良行为的调查发现,在调查的84名学生中,有82名学生的不良行为都和紧张的亲子关系、不良的家教有关。有关研究表明,在青春期上述问题的产生常会呈现出一个高峰期,不仅对青少年儿童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父母本身,也会成为心理困惑和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4、 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成为导致子女心理障碍的根源

除了上述几方面影响外,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还表明,亲子关系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情绪、性格等会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因素都是对学习过程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因而亲子关系也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我国儿童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同西方国家相比,国内家长在亲子关系上显然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而在现实中,这种相对亲密的亲子关系更像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子女接受父母正向教育的催化剂,也可以使子女很容易受到父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成为开展亲子关系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此,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天津教科院孟育群教授的研究更为完整。孟育群于2004年使用亲子关系量表对482名初中生的亲子关系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如下[5]:

根据上面的测量结果,可对孩子评定亲子关系的百分位等级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其中更低等级(百分位20以下)占总人数百分比的分析对我们客观评价家庭教育的现状很有启发。详见下图: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对亲子关系评定的总体情况如下:

(1)在学生评定父母方面,期待型(D)和不安型(F)两类问题更为严重。对百分位在20以下的人数百分比统计中,父亲期待型(D)和不安型(F)的比例分别是67.6%和70.5%;母亲期待型(D)和不安型(F)的比例分别是79.9%和89.2%。即图1中曲线显示的两个高峰。

期待型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忽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性向,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去做,甚至以命令、强迫的方式监督他们。这样的期待和管束往往使孩子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安型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担心、过度保护,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学业和交友等事无巨细,都给予过分的照顾和帮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上,其他的事情家长都可以代劳。受父母过分保护的孩子,亲身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很少,有的表现出依赖性,有的则表现出反抗性。

(2)父亲溺爱型(G)、母亲干涉型(E)和母亲溺爱型(G)等方面,也存在明显问题。其中百分位在20 以下的比例分别是52.7%、65.8%和66.2%。溺爱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只要是学习成绩好就任何要求都无条件地予以满足。干涉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期待型大致相同,为了能使孩子更好(学习、身体等),而过分细心地照顾孩子,尽量给孩子帮助和嘱咐。若孩子不听从就唠唠叨叨,严加管束,甚至强迫。

上述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青少年儿童亲子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同时也意味着,对广大家长进行改善亲子关系的教育与指导十分必要。

三、帮助中小学生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改善不良亲子关系

1、 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建设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前提

一些学者认为,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与家庭气氛,影响亲子关系,更终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效应。

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人才观上片面认为高学历、高收入的才是人才。由此产生片面追求考分、学历期望明显偏高的倾向。亲子观上不少人仍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和物,亲子一体感相当强烈,由此产生专制集权式的教育方式,严重忽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儿童发展观上忽视儿童主体地位的片面主导观,导致许多家长期望过高,越俎代庖,根本不考虑孩子的需要和特点,人为制造过大压力等。这些已严重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设,因此,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是当前更为紧迫的现实任务。

2、 提高亲子沟通的水平,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条件

3、 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建设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导致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中多半是同家长的情绪不稳定或心态不平和有关。天津师大贾晓波等人曾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天津100对普通中学初高中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测验分析,发现母亲的心理健康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相关显著[6]。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发现和改变原有观念中的不合理成分,调整错误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过高的期望值,保持平和的心态;其次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更后要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克服暴躁、冷漠、猜疑、唠叨等不良个性和行为习惯。

4、 建立并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注释及参考文献:

[5] 孟育群主编。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11、

[6] 孟育群等。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62、

[7] 孟育群等。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38、

以上关于“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亲子沟通技巧大公开)

婚姻家庭考试复习题(一)()

案例五:

求助者,女,29岁,超售货员。求助者自述:“丈夫下岗已经4年,以前他是公司修理工,自下岗后就一蹶不振,怨天尤人,一年得有半年在家呆着,不出去找工作,说与其出去受气,不如在家带孩子。那时儿子才两岁,需要有人在家,可是我宁愿儿子去托儿所,也希望丈夫出去工作。我求他激他,软硬兼施,都不起作用。我每天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疲惫不堪的走过了4年。现在随着孩子长大,我们的关系变得日渐冷漠,我很少和他有性生活。我是个女人,想找个依靠,可现在两个人到过来,是我养他并支撑着这个家。有时我真想离婚,可又无法面对孩子,对他也多少有些不忍心。但这样过下去又不甘心,我到底该怎么办呢?”面对此案例,你认为:

1、单选题:求助者对婚姻的追求大致属于( )。

A 精神满足型 B 感官满足型 C 功利满足型 D 物质满足型

2、单选题:求助者的沟通方式是( )。

A 讨好 B 指责 C 超理智 D 打岔

3、单选题:求助者遇到的婚姻问题的类型主要是( )。

A 压力事件 B 性生活问题 C 门户不相当 D 养育子女

4、多选题:在求助者看来,夫妻角色分配应该是( )。

A 男人养家 B 男主外女主内 C 分担家务 D 经济收入相当

5、多选题:的分析建议是( )。

此案例是一个夫妻关系调试的个案

1、单选题:求助者对婚姻的追求大致属于( )。 A 精神满足型 B 感官满足型 C 功利满足型 D 物质满足型 【答案】C

此求助者的自述中,表达了她的择偶态度和对婚姻的追求,她想找个生活依靠。这种想法倾向于对方可以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追求物质利益和种种实惠。所以属于功利满足型。A精神满足型,是以追求爱情为志趣的,这位求助者并不是。B感官满足型,这种看重对方的外表,求助者也不是。D项并不是一个择偶类型,所以排除。答案是C。

2、单选题:求助者的沟通方式是( )。 A 讨好 B 指责 C 超理智 D 打岔 【答案】B

这位求助者的沟通方式是“求他激他,软硬兼施”比较符合误区九,她居高临下的气势,用指责的口吻,来数落丈夫在家不工作的不是。表面上是求,实际上是一种挑剔,激将法更是指责。所以此题选B。

3、单选题:求助者遇到的婚姻问题的类型主要是( )。 A 压力事件 B 性生活问题 C 门户不相当 D 养育子女 【答案】A

求助者和丈夫的问题,主要起自于丈夫受不了职场压力,下岗回家,不再出去工作。所以是属于压力事件引起的夫妻矛盾。所以选A。

4、多选题:在求助者看来,夫妻角色分配应该是( )。 A 男人养家 B 男主外女主内 C 分担家务 D 经济收入相当 【答案】AB

案例六:

1、单选题:在案例中,小东拒绝和父母交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父母和孩子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

B 这是青春期孩子正常的表现

C 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

D 家长不了解孩子的需求

2、单选题:应如何看待小东和女同学交往较密切的现象?( )

A 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儿童喜欢和异性交往

B 是孩子早恋的表现

C 应和老师、女孩的家长及时沟通,防患于未然

D 应采取方法制止他们的交往

3、多选题:像小东的父亲一样,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打骂孩子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通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长缺乏教育者角色意识,是感情用事的表现

B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孩子人格尊严的尊重

C 家长有良好的愿望,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D 家长滥用权威

4、多选题:像小东的父母一样,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正确理解家长的角色和责任

B 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C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优越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D 家长缺乏教育责任感

5、多选题:要和小东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家长需要做到( )。

A 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关心孩子

B 要有耐心,知道良好沟通关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C 掌握沟通的方法,学会倾听,而不是一味指责

D 在奶奶的帮助下,了解孩子的想法

此个案为亲子关系个案

1、单选题:在案例中,小东拒绝和父母交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父母和孩子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 B 这是青春期孩子正常的表现 C 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 D 家长不了解孩子的需求 【答案】A

【解析】首先审题,题干要求找出小董拒绝和父母交流的主要原因,而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都是小东拒绝和父母交流的原因。但就小东和女同学交往较多,老师反映后,父母要与他沟通这件事的直接原因而言,小东拒绝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父母一直很忙碌,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没有形成沟通的模式,所以从来不与自己谈话的父母,在老师告知自己与女同学交往较多时,就跑来和自己沟通,小东自然会很不习惯。因为小东大部分事都不习惯和父母说,特别对于父母误解自己的事情,他更觉得“说了你们也不懂”。所以答案选A。

2、单选题:应如何看待小东和女同学交往较密切的现象?( ) A 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儿童喜欢和异性交往 B 是孩子早恋的表现 C 应和老师、女孩的家长及时沟通,防患于未然 D 应采取方法制止他们的交往 【答案】A

3、多选题:像小东的父亲一样,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打骂孩子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通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长缺乏教育者角色意识,是感情用事的表现 B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孩子人格尊严的尊重 C 家长有良好的愿望,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D 家长滥用权威 【答案】ABCD

家长打孩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具体表现为缺乏教育角色意识和儿童权利意识,家庭教育容易感情用事。忽视自己的榜样作用。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滥用权威。据此四个选项都可入选。

4、多选题:像小东的父母一样,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正确理解家长的角色和责任 B 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C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优越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D 家长缺乏教育责任感 【答案】AD

【解析】分析家长未直接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寻找原因,主观方面:父母忽视自己的角色责任以及不懂得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主要原因;客观方面,工作繁忙,为了挣更多的钱养家。但题干询问的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往往是指主观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正确答案是AD。

5、多选题:要和小东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家长需要做到( )。 A 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关心孩子 B 要有耐心,知道良好沟通关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C 掌握沟通的方法,学会倾听,而不是一味指责 D 在奶奶的帮助下,了解孩子的想法

【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亲子沟通的基本要求,在三级技能教材P221页。首先要关爱理解尊重孩子,选项A正确;其次学会倾听,实现双向沟通,C项正确;沟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发展的独立性和依赖型并存,封闭性和开放性共在,特别是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更愿意和同龄伙伴交往,逐渐减少甚至封闭与家长的沟通,所以需要家长有耐心,慢慢来,相信孩子,因此选项B也可入选。而D,这依然是逃避家长主要责任的做法,可以通过奶奶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但不能总是在奶奶的帮助下进行了解。所以D项不正确。

案例七:

1、单选题:小丽的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与( )更接近。

A 权威型 B 专制型 C 溺爱型 D 忽视型

2、单选题:小丽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更容易出现下面( )人格上的特点。

A 表现出更好的社会发展,兴趣广泛、情趣稳定,能较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B 比较被动顺从,在社会交往中缺乏自信和独立性

C 较为强势比较有攻击性,会要求别人顺从

D 会表现的冷漠倔强,情绪状态不稳定

3、单选题:认为“青少年的亲自冲突,对青少年的社会技能有积极的影响。青少年可以通过亲子冲突,从父母和事件中观察、学习到处理冲突的策略,并迁移到其他社会情境中。”是( )亲子关系模型的观点。

A 古典精神分析模型 B 社会学习模型

C 认知发展模型 D 家庭系统模型

4、单选题:下面( )方案更能解决关键的问题。

A 改善孩子与父亲的关系

B 加强家庭功能

C 改善夫妻关系

D 提高孩子的适应力

5、单选题: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特点。

A 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B 发展的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C 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诲 D 形成基本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时期

此案例为亲子关系个案

1、单选题:小丽的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与( )更接近。 A 权威型 B 专制型 C 溺爱型 D 忽视型 【答案】D

【讲解】此题考察的是父母教养方式,在三级技能教材P210页。

父母教养方式有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忽视型的父母在与孩子一起的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少。更有甚者,可能忽视子女的需求,对他们置之不理。这与小丽和父母的关系更相似,所以此题选D,忽视型。

2、单选题:小丽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更容易出现下面( )人格上的特点。 A 表现出更好的社会发展,兴趣广泛、情趣稳定,能较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B 比较被动顺从,在社会交往中缺乏自信和独立性 C 较为强势比较有攻击性,会要求别人顺从 D 会表现的冷漠倔强,情绪状态不稳定 【答案】D

【讲解】此题考察的是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三级技能P211页。

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会表现的冷漠倔强,情绪状态不稳定。这也是小丽表现出的状态,此题选D。

3、单选题:认为“青少年的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的社会技能有积极的影响。青少年可以通过亲子冲突,从父母和事件中观察、学习到处理冲突的策略,并迁移到其他社会情境中。”是( )亲子关系模型的观点。 A 古典精神分析模型 B 社会学习模型 C 认知发展模型 D 家庭系统模型 【答案】B

【讲解】此题考察的是各学派不同的理论观点,在三级技能教材P209页。

教材上主讲了6种模型,其中社会学习模型认为,青少年的亲自冲突,对青少年的社会技能有积极影响。青少年可以通过亲子冲突,从父母和事件中观察、学习到处理冲突的策略,并迁移到其他社会情境中。这描述的和小丽与父母的状态一致,他们属于社会学习模型的亲子关系。

4、单选题:下面( )方案更能解决关键的问题。 A 改善孩子与父亲的关系 B 加强家庭功能 C 改善夫妻关系 D 提高孩子的适应力 【答案】B

在这些理论中,麦克马斯特的家庭功能理论,把家庭功能看做是为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包括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分工、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尤其是子女进入“暴风骤雨”的青春期后,强烈的亲自冲突尤其需要充分、开放的亲子沟通,才能加以合理的疏导和缓解。很显然,小丽的家庭正需要这种疏导和缓解,所以选B。

5、单选题: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特点。 A 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B 发展的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C 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诲

亲子活动调研范文第1篇

一、亲子游戏与亲子关系的内涵

(一)亲子的概念

“子”是指孩子,“亲”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主要指孩子的双亲。亲子教育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

(二)亲子游戏的内涵

亲子游戏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和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进行的,是亲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及主要元素,也是实施亲子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的发生先于其他游戏,即孩子一生下来就与父母和看护人有了直接接触,从而发生了更早的亲子游戏。

二、当前亲子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开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将选取我园50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法,让成人充分认识到婴幼儿时期亲子游戏活动对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寻找到更多好的亲子游戏活动或有效的对策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2、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

(二)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开放式及半封闭式问题为辅。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条件创设及指导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初测问卷编制完成后,在随机选取的对象中进行试测,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每个问题打分,问卷回收之后,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改,然后请专家进一步矫正,更后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1、家长与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1)幼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在家庭中,幼儿常常喜欢与父母亲一起玩,而且幼儿常常要求父母陪他们一起玩,这表明多数幼儿都有与父母一起游戏的意愿,他们的游戏态度是积极的。

(2)家长对亲子游戏活动的态度。

99.3%的家长认为“与孩子一起玩,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又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密切家庭关系”;在问到“在空闲的时候,是否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时,6.1%的家长选择“总是”,45.4%的家长选择“经常”,46.7%的家长选择“有时”,1.8%的家长选择“偶尔”;当孩子要求和家长一起玩时,68.9%的家长“先答应孩子,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再与孩子玩耍”,29.6%的家长“欣然接受,立刻与孩子玩耍”,1.5%的家长“不想与孩子玩耍,会找各种理由加以拒绝”。

2、亲子游戏活动条件的创设

(1)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2)亲子游戏活动的类型

(四)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亲子教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还比较短,亲子教育的理论还不很完善,许多儿童家长对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对其社会的意义等问题还不十分明确;很多教育机构对亲子游戏活动如何开展还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理论上,对亲子关系、亲子教育、亲子游戏活动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中的种种文化现象没有进行详细的、动态的、情境化的描述;亲子游戏活动的主体,家长还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对亲子游戏活动认识不足以及不清楚如何开展积极、有意义的亲子教育等问题。常常有如下表现:

,家庭中房屋的面积很大,儿童的活动空间很大,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提供给儿童的图书、玩具也很多。

第二,家长往往因为没有时间或对亲子游戏活动不屑一顾的缘故,忽视甚至拒绝亲子游戏活动,而满足于孩子的单独游戏,从没有或极少参与孩子的游戏。

三、关于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的对策

(一)主观面上

1、正确认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主动地去探索环境,并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理解环境中新信息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主动地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实现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使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经验变得更为精确,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先前经验意义的理解。

2、正确认识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价值。

首先,成人参与游戏,无形中给幼儿以支持,这种支持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无言的沟通;其次,参与幼儿的游戏是与幼儿建立融洽关系的更好方法;再次,成人参与幼儿游戏,可以减低幼儿游戏时的不专心,延长游戏的时间。但是,成人的参与必须是正确的、适当的,过多地干预或纠正幼儿的玩法,可能会妨碍幼儿的创造或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产生反效果。

(二)行为面上

1、家长要为孩子选择玩具

玩具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使,它是为特定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正确选择玩具。科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所需要的玩具也不同。

2、推广亲子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亲子教育的理念凸显。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它包含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两个主要部分。前者是指“怎样做父母”的尽职教育;后者是指父母“如何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的高情感教育。

亲子活动调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参与;家校联系

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嬗变、母亲就业的普遍增加、家庭生活的丰富,父亲的角色和职责被重新定义,父亲参与家庭育儿的价值在国内外被一些研究所证明,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也被社会广泛呼吁。然而,现实与理想相距甚远,现代社会中“父亲缺席”“父爱缺失”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深入了解上海小学阶段父亲参与的实际情况,为学校开展专项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依据,笔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自编父亲参与问卷,对随机抽取的上海中心城区某普通公办小学1~5年级的382位父亲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父亲参与”的理论背景及调查设计

根据国外研究,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主要由“父亲参与”概念来指代。“父亲参与”概念大致有如下几种内涵划分:Lamb等归纳出父亲参与的三个面分别是投入/互动性、易接近/可得性、责任性;Hawkins等则提出了更为广泛、丰富和深刻的9个侧面,即提供经济支持、对孩子母亲的支持、管教和培养责任感、鼓励学业成就、给予表扬和情感支持、与孩子交流或聊天、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给孩子读书、鼓励孩子发展才能,涵盖了认知、情感、道德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参与方式。Amato发展了基于父亲身份资源定向的“五角星”模型,即父亲通过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等间接参与方式对孩子加以影响。在上述国外概念研究的基础上,本次研究根据小学生教养内容和特点,结合上海本土文化,将小学生父亲参与内容按照“供养”到“养育”分递进,共七个维度,即“间接支持、家校联系、教育规划、学业辅导、陪伴互动、教育约束、生活照料”。其中“间接支持”指父亲主要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给孩子母亲以鼓励和情感支持,而涉及亲子关系的“陪伴互动”维度又细分为“教育陪伴、互动交流、情感支持”三内容,从陪伴孩子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到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再到给予孩子情绪关注,在关注孩子情感方面递进。在问卷设计上,每个内容维度均结合上海父母育儿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四道行为情境题,让参与调查的父亲根据自己过去一年中的经历,作出0~6分的自我赋分评价(0表示“很差”,6表示“非常好”,数字越大表示评价程度越高)。

二、调查内容与主要结果

1、父亲参与“家校联系”更差,给予“间接支持”更好

,“情感支持”水平较高,在总体七维度的参与上,我们将每个维度获得的“平均数”除以“项目数”得到“项目平均数”,该分数高低反映的是父亲参与水平的高低。项目平均数分数越高,则表明父亲参与程度越高。父亲参与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分别为间接支持、教育规划、教育约束、陪伴互动、学业辅导、生活照料和家校联系。更高的是间接支持,更低的是家校联系。第二,在“陪伴互动”这一核心内容维度上,父亲参与也有不同的内容侧重,如表2所示,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分别是教育陪伴、互动交流和情感支持。

2、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参与整体表现好,低收入父亲“陪伴互动”强

父亲参与一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本次调查以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两个客观因素作为参照,分析学历和收入的高低在父亲参与各维度上的差异体现。,父亲的文化程度是影响父亲参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专科为划分界限,即“专科以下”为文化程度较低,而“专科及以上”为文化程度高,将文化程度高低的两类父亲群体进行父亲参与内容七维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五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在“教育约束、陪伴互动、学业辅导、教育规划和家校联系”这五个方面,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参与表现远远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亲。同样,在“陪伴互动”三维度内容中,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在“教育陪伴”和“互动交流”方面大大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亲,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第二,本研究将月收入>=5000的父亲归入高收入群体,反之不及5000月薪的则为低收入群体。将这两类父亲群体在参与内容七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仅在“陪伴互动”和“间接支持”这两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且均是收入低的父亲比收入高的父亲表现优异。而在“陪伴互动”的三维度上,两类父亲群体没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本次随机的父亲参与调查,笔者在大众对父亲缺席现象有普遍感知和认同的基础上,根据数据提炼出一些上海小学生父亲参与的倾向性问题。

1、父亲供养者角色明显,父亲参与结构性缺失

2、父亲是规范者,“远其子”现象多存于父子关系中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而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一样,也是永远不会消失且深远影响子女一生的重要家庭关系。父亲参与的“陪伴互动”维度是体现父子关系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父亲在“陪伴互动”方面的参与,排在“教育规划”和“教育约束”之后。相比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陪伴和互动,父亲更愿意给孩子做好人生发展的领航者,给孩子制定各种教育规则,当孩子犯错时来管教和惩戒孩子。而涉及到情感交流部分,父亲的参与度明显下降,有22.0%的父亲很少“拥抱、亲吻孩子”(“很少”和“较少”比例相加,以下同),而有超过三成的父亲不会对孩子说“我爱你”。尽管随着时展,奶爸、猫爸较之以往有增多趋势,但大多数父亲还是习惯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父亲参与“远其子”、柔性不足的这一特点和传统文化中父母的家庭职责和角色分工不无关系。安康传统文化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一般是“严父慈母”的角色,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苟言笑,大多是传统父亲。母亲是“温暖”和“亲近”的,而父亲则是“冷酷”和“遥远”的。其实,大爱无形,大爱无音,父亲的爱是非常深沉的。更深入的调查往往会发现并不是母亲比父亲投入了更多的爱,而是父母传递爱的方式是不同的。母亲可能倾向于通过讲述和感情来直接向儿童表达爱,而父亲可能倾向于通过可靠的服务和工作来显示对孩子的爱。[2]可见,父亲们不是不爱,一方面是他们常常羞于表达,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特殊的爱的表达方式。

3、父亲参与需要意识和行动,工作是关键性阻碍因素

父亲参与是父亲作为教养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养行动的综合体。它既需要父亲有参与的正确理念和日常意识,也需要父亲在实际的生活中身体力行地积极投入到家庭教育过程中去。本次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参与表现在五个参与维度上远远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亲。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对父职意义的积极认同并内化为行动。由于接受了更长时间的文化教育,他们大多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更容易认同父亲和母亲一样具有家庭育儿的亲职角色,同时在实际行动中,会更具有自我学习力,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参与,比文化程度低的父亲们表现得更优异。而另一个有趣的调查数据则是,在“陪伴互动”和“间接支持”这两个维度,收入低的父亲比收入高的父亲参与表现优异,他们给予孩子的陪伴更多,给予孩子母亲的支持更多。这有力地证明了父亲对工作的过多投入是造成自身与孩子疏远的重要原因。父亲的高收入,来源于自身的文化资本和辛勤的工作投入。国外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越大的父亲因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较多,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越少。可见,即便有参与的理念,但在事业、工作占据大部分日常生活的前提下,父亲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会不断受到挤压,不仅陪伴孩子、陪伴家庭的时间无形压缩,而且父亲也容易将工作职场上的压力传染、转移给家庭和孩子。

4、父亲对孩子学校教育世界的关注不够,缺席现象较严重

参考文献:

[1]张亮,徐安琪。父亲参与研究:态度、贡献与效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5、

[2]皮卡哈特。怎样做个体贴的父亲[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0.11、

[3]郁琴芳。家校合作中校长与家长的认知差异———基于上海146所公办学校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4、(5)。

亲子活动调研范文第3篇

近几年,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兴起和成熟,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家长加入虚拟社区的论坛和亲子互动活动。这些家长主要来自大中城和经济发达的城镇,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懂得一定的电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关心子女的成长,希望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育儿知识,及时更新育儿观念,通过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类有意义的亲子活动锻炼孩子的相关能力,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虚拟亲子游戏的提出

虚拟社区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社区,其概念更早被定义为“一群主要借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形成的团体”。从虚拟社区运行的特点来看,虚拟社区是发生在计算机网络空间内,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互动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知识和信息,自由地表达意愿,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并存在自身规范的一个不稳定的社会群体。当前,由于许多青少年儿童较早地开始接触网络,而网络世界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缺乏辨别和自制能力,容易误入歧途,这也让许多家长深感担忧。有的家长虽然懂得一些电脑知识,家庭中也具备上网条件,但是无法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很好的监督和掌控,这成为网络时代困扰家长和教育者的一大难题。有鉴于此,有专家提出在虚拟社区中设立虚拟亲子游戏,让家长和子女共同参与,在参与中互动,在互动中增进情感,改善亲子关系。

二、虚拟亲子游戏活动的特点

(一)虚拟亲子游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不管是基于地方城、城镇,还是基于全国的虚拟社区,网络空间都为家长及其孩子塑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场域,从内涵上突破了现实生活中相对狭隘的学校与社区的局限。由于亲子活动参与者所处现实地域的广大,虚拟亲子游戏活动更容易突破地域限制,不再局限于某几个有限的地点,可以从城到农村,也可以从一个城到另一个城。家长们在出差或异地工作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虚拟亲子游戏与家庭中的留守儿童进行互动。

(二)虚拟亲子游戏形式更加多样

虚拟亲子游戏活动形式比学校、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更加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在网络上开展虚拟亲子游戏,可以不必购买现实中的道具等物品,亲子活动所必需的创意、信息资源就更加丰富,所设计的游戏活动的形式必然会更加多样。

(三)虚拟亲子游戏自主性强

虚拟亲子游戏活动中参与者的自主性更强。与网络论坛一样,对于虚拟社区里提供的亲子活动,作为家长,可以对活动进行检查审核,对不适合自己孩子的活动可以选择不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家长也可以随时掌握游戏的时间,在适当的时候选择结束游戏,督促孩子学习或休息。

(四)虚拟亲子游戏合作互动性强

三、虚拟亲子游戏中子女对家长角色期望调查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虚拟亲子游戏为网络时代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渠道。理想的亲子关系不在于“大人”与“孩子”谁为中心,它应当是一种和谐健康的、让亲子双方产生幸福之感的、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关系。与此相关,理想的教养方式也不单纯地表现为某种具体教:养方式。其要旨是,这种教养方式要符合家教原理和教育精神,事实上调动了亲子双方尤其是孩子的主体性。虚拟亲子游戏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调适,努力修正完善,帮助家长找到自己在游戏活动中合适的定位,使其能正确引导子女的网络行为,让亲子之间建立尊重互信的关系,进而使现实的亲子关系及其教养方式趋于理想。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是从子女对家长参与游戏的态度、子女对彼此游戏状况干涉程度的期望、子女对家长虚拟角色的期望三个角度来着手设计的。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用SPSSl3.0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子女对家长参与游戏的态度

本项调查旨在考察子女是否接受家长参与游戏,针对接受程度的不同我们设置了五道由浅到深程度等级的题目并提

供“是”与“否”选项供被试选择。更后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42.9%的孩子在现实中与父母有过网络游戏方面的交流,68.2%的孩子希望父母了解网络与网络游戏,67.5%的孩子不介意在玩游戏时父母在场,62.9%的孩子愿意与家长一起玩游戏,75.4%的孩子愿意邀请父母参与游戏。从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对家长和自己共同参与游戏持支持态度,他们希望父母多了解自己一些,能理解并支持自己的网络活动,这就为子女和父母一起参加虚拟亲子游戏活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子女对家长干涉游戏程度的期望

此项调查对家长干涉游戏的程度设置了从严厉到宽容不同程度等级的四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在亲子协作游戏过程中,当子女出现自己失误的状况时,对家长干涉的期望值选项比例从严厉到宽容依次递增,选择“鼓励”的远远高于“批评”“沉默”和“提醒”,如表2所示。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儿童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罗杰斯把这两种体验称为“正向关怀需求”,“正向关怀需求”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而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结合调查结果说明,子女更希望父母采用温和、积极的方式对其游戏行为进行干涉,尤其在子女犯错时,父母温和的鼓励是子女们更愿意接受的,父母的鼓励与肯定让子女体会到尊重,满足了他们的“正向关怀需求”,引导他们树立起和父母同样积极的价值观念,这也将更有助于亲子间的交流互动。

(三)于女对冢长虚拟角色的期望

综上,绝大多数子女愿意并期望和家长一起参与游戏活动。家长在亲子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主要是受家庭这一特定的环境和家长个人自身的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经验与自我的一致即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和社会就应该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儿童得到“无条件地满足”。例如,母亲通过给予儿童以慈爱,使他们逐渐学会像母亲爱自己一样爱别人,把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作为自己内在的需要和价值行动的准则。也就是父母或其他成人在给予儿童爱时较少注意儿童行为的方式,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儿童,不会显示出价值的条件,自我与经验之间也就不会有不一致,儿童就能发展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四、虚拟亲子游戏中家长角色定位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把家长在虚拟亲子游戏中的角色概括为以下五种类型:虚拟观众,虚拟对手,虚拟学伴,虚拟老师,虚拟指挥。

(一)虚拟观众

虚拟观众型的家长角色主要是指子女进行虚拟游戏的旁观者,在孩子自由地游戏过程中,担任一旁的看护或者在孩子身后跟随的角色,或者是远距离地监控,没有孩子的主动要求,无意参与子女的游戏,只是被动地坐在一旁观察、守候,主要目的是给孩子独自游戏的空间,在需要协助或遇到特殊状况的时候能适时地给予回应和照顾。

(二)虚拟对手

虚拟对手型是指在虚拟亲子游戏活动中,家长和子女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游戏,互为玩伴,父母就像大小孩一样,是孩子平等的参与者,在游戏中通过竞争、比赛等行为和孩子互为对手,共同编制游戏内容,共同完成游戏,并与子女平等地争夺游戏成果。在这种角色中,家长全身心的投入游戏,往往孩子无意,家长有心,巧妙的引导着游戏的开展,丰富着游戏的内容。

(三)虚拟学伴

虚拟学伴型的家长角色是指在虚拟亲子游戏中,家长以协助者的角色参与游戏,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以孩子为主角,家长为配角,听从孩子的指挥,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赞赏。参与协助的方式多是应子女的要求被动参与,目的是协助其顺利地完成游戏任务,进而寻得游戏的乐趣和完成工作的成就感。虚拟学伴型的家长角色一般是被动地介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游戏的主题、游戏内容的开展、进行都是以子女为主导进行。

(四)虚拟老师

虚拟老师型是指在虚拟亲子游戏互动行为中,家长和子女处于平等的交流地位,家长在游戏中为子女出谋划策,提供建议,这些方法和对策子女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父母是孩子平等的合作者,在游戏中通过提示、商量、建议、解释、合作、积极评价等行为和孩子一答一唱。在这种角色中,家长可以观察子女的游戏方式,根据子女的能力、态度、情绪等因素做出相应的策略,引导着游戏的开展。

(五)虚拟指挥

亲子活动调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元情绪理念 幼儿 情绪调节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同于母亲的关键作用,担当着重要的教育角色。有行为问题的幼儿如果缺乏父亲适当的情绪社会化,那么将会导致幼儿在同伴关系中难以维持正向的情绪互动,并无法对负性情绪进行调节。[1] 父亲可以促使孩子去应付母子纽带以外的世界,在此基础上,孩子可以发展一套复杂的相互影响的情感的沟通技巧。父亲在幼儿的社会性、情绪发展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 幼儿的情绪社会化受到亲子间情绪互动经验的影响,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父亲元情绪理念则是影响幼儿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

一、父亲元情绪理念的内涵

1、父亲元情绪理念的概念

2、父亲元情绪理念的维度

台湾学者叶光辉根据Gottman等人的研究,提出可通过察觉面、接受面、沟通面、原因面、处理面、教导性等六个向度来评估父母元情绪理念,并将父母元情绪理念划分为情绪教导型、情绪不干涉型、情绪摒除型和情绪失控型四种类型。[9] 本文在考察幼儿的实际互动情形时,认为父亲在觉察性、接受性及教导性这三个维度与幼儿的情绪调节具有紧密的关系。察觉性是指父亲能否敏锐地察觉出自己与孩子的情绪反应,并且能够正确地描述这些情绪的相关经验,此外,父亲是否表现出对这些情绪的关注;接受性是指父亲依照自己与孩子情绪世界的感受、想法,能否表现出尊重自己和孩子所释放出的各种情绪,承认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上的意义,并愿意在亲子关系中营造出一个有安全感、可预期、接纳及回应的环境;教导性是指父亲是否教导孩子如何适当地展现情绪行为,在孩子产生情绪时,和孩子讨论他的感觉并帮助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感受,对孩童的负面情绪会关注、尊重,教导孩子采用正确的方式面对负面情绪并采取正确的解决策略。[10]

二、父亲元情绪理念对幼儿情绪调节的影响

父亲元情绪理念来自于亲子互动经验中对幼儿情绪的观念、行为等反应模式,主要关注对儿童情绪表现的反应行为。亲子互动关系中有大量的情绪反应,幼儿会根据父亲所释放出来的情绪信息来调节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1、父亲的情绪反应影响幼儿对负性情绪的处理

2、父亲的情绪敏感性影响幼儿对情绪的反应态度

幼儿作为亲子互动中主动的一方,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出信。有研究发现,在生命的年,父亲对孩子的意向较为敏感,能对幼儿的活动做出反应;在生命的第二年,幼儿更需要父亲把他们引向外部的世界;之后,幼儿开始对批评较为敏感,如果这个时候父亲只看重幼儿的外部行为,而不探索幼儿的内心世界,那么他们将会感到挫折感,他们的自我概念、反省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当一个孩子情绪发作时,如果父亲在这个时候通过自己的情感关怀幼儿,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信任的,这样就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自我调节的方式。反之,如果幼儿的情绪发作往往是在更顶点时才被父亲注意,那么更终会使幼儿对环境失去信任感,产生怀疑。[14] 因此,父亲对幼儿的情绪敏感性会影响到幼儿在处理情绪时的反应态度,父亲应该更加积极地同幼儿进行互动与交流,消除父爱缺失、父爱不敏感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3、父亲的情绪表达影响幼儿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三、父亲元情绪理念的形成

1、合理的家庭教养

2、提高幼儿情绪理解能力

3、帮助幼儿掌握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11][16]蒋雅琳。父母的后设情绪理念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D]。国立台南,2005、

[2]许岩,张文新。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6(1)。

[5]瞿鸿雁,许远理,黄玲玲。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8][9][10]胡台丽,许木柱,叶光辉。情感、情绪与文化:台湾社会的文化心理研究[M]。台北: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2、

[12]秦金亮。儿童发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4]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亲子活动调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父亲 参与教养 儿童发展

二、对儿童积极个性品质形成的影响

三、对儿童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父亲参与教养有助于加强儿童的适应性,更快地融入陌生的环境。例如,比起与父亲接触不多的婴儿,与父亲有较多接触的婴儿对陌生人有较好的适应性。他们对陌生人会有更多的语音回应,也比较愿意让陌生人抱。还有的研究发现,父亲参与教养较多的儿童,入园的适应性更强,同伴关系更融洽。Spivack(2001)的研究中也证实了父亲对儿童交往能力的影响。他发现,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一项跟踪研究发现,五岁的时候有父亲存在并且受到父亲照料的小孩,比五岁时就缺乏父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具同情心,有更好的社交关系。

李丹等(2004)的研究结果显示:父亲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同伴交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特征,在与孩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父亲处事行为的方式常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所仿效,进而人际关系良好。一项调查显示,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起那些一星期内接触不到6小时者,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甚至冒险性。这正说明了父亲鼓励成就和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同伴游戏的丰富性,增进儿童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因此也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

四、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五、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耶鲁的一项新近的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在学校有更好的学业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取得成功。大量的研究也表明父亲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与儿童的学业成绩存在明显相关。Walker等人(2004)的研究表明,父亲参与到儿童教养中,会对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Lamb(2004)的研究显示,父亲积极参与儿童的抚养和教育时,会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同样,海兹灵顿通过研究发现,父亲缺失会阻碍儿童的认知发展,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父爱缺失的儿童,在智力测验中得分明显低于完整家庭的儿童。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儿童从父亲那里得到的认知不同于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认知。儿童从母亲那里可以更多地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知识;从父亲那里则可以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儿童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建芳,王忠红。发挥父爱的魅力[J]。现代家教,2002,(11)。

[2]李霞。父亲角色在孩子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6)。

[3]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

[4]董光恒,杨丽珠,邹萍。父亲在儿童成长中的家庭角色与作用[J]。国内心理卫生杂志,2006,(10)。

[5]周玲。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及现状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6]李丹,崔丽莹等.6―8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4)。

[7]陈会昌。父亲教养态度与儿童在4―7岁间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J]。心理科学,2004,(5)。

[8]周波。美国儿童发展中父亲影响作用研究综述[J]。当代青年研究,2004,(2)。

[9]邓李薇。亲子依恋中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角色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1)。

以上关于“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是”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如何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条件(亲子沟通技巧大公开)”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yuefachezhuang.com/news/25.html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