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依恋(培养育婴员的心理沟通技巧)

admin by:admin 分类:做dna亲子鉴定多少钱 时间:2024/03/21 阅读:74 评论:0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依恋(培养育婴员的心理沟通技巧)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1

1、满足年轻父母的双重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父母对宝宝的营养和健康越来越重视,都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能为宝宝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护理。目前我国年轻的准父母们大多缺乏孕产妇保健护理、婴幼儿护理和营养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婴幼儿配方奶粉等方面的专注知识,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这方面的专注指导或培训,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作好准备。医务通道的基础正是满足年轻父母对产品和知识的双重需求,借助传播孕婴知识来实现品牌推广。

2、抢占场先机

研究表明,婴儿对更初的牛奶口味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当更换其他口味产品时,婴幼儿常会出现不适现象。另据对婴儿母亲的调查,一旦接受某一品牌奶粉,除非婴儿在喂养过程中有不适应的情况出现,母亲们一般不会改变产品品牌。这样厂家培养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很高,对生产企业而言,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所以,抢占先机,赢得宝宝的“口”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尤为重要。

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场的前沿阵地。我国约87%的婴儿是出生的,大约20%的宝宝不能母乳喂养,这些宝宝的口牛奶都是在喂哺的,占领了医务通道,基本上就赢得了这一巨大场。即使是母乳喂养宝宝,在四个月时应添加辅食,在一岁左右将停止母乳喂养,通过医务通道也可以影响他们的父母,将他们培育成自己品牌的忠实支持者,使他们在选择辅食和断奶食品时更多地选择自己的产品。

3、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医务通道推广的优势在于在消费者进入场选购婴幼儿配方奶粉前,将品牌推广与知识营销相结合,将孕婴护理和营养等科学知识与产品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树立起专注、科学、营养和健康的品牌形象。医务通道的推广中,厂家通过自己的场推广人员和、护士等人员的推介和宣传,使婴幼儿父母了解产品知识,感受到厂家对孕妇及婴幼儿的关怀和爱护,增强了对产品的信任,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的美誉度。 二、如何建设医务通道

1、建立一支专注化的营销队伍

医务通道不同于传统渠道,它对营销人员的素质有一些特殊要求。从事医务通道工作的场推广人员除了必需的产品知识和营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专注的营养知识和医务知识。只有专注的营养知识和医务知识,才能在与准父母和医务工作者的交流中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通过建立起准父母对场推广人员的信任,从而建立起准父母和医务工作者对乳品企业和产品的信任。

进口奶粉生产企业对医务通道的建设非常重视,为医务通道建立了专门的营销队伍,设立营养代表或营养专员等职位。部分进口奶粉生产企业在区域营销队伍中从事医务通道销售的人员比从事传统渠道销售的人员还多。

2、要建立厂家与的互信关系

在建立通道过程中,婴幼儿奶粉的安全性和营养性是医护人员更关心的。这就需要厂家通过临床试验或试用等方法来证明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以取得对厂家及其产品的信任。只有这样,才可能允许该品牌产品在内推广或帮助推荐其产品。

要充分发挥在医务通道建设中的作用。据调查,大多数年轻孕产妇对孕妇奶粉和婴幼儿奶粉产品的专注知识知之甚少,他们认为和医护人员是婴儿营养方面的专家,具有一定的权威,是值得信赖的,因而对奶粉的选择往往听从于医护人员的推荐。厂家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应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使她们了解自己的产品,乐于推荐自己的产品。

3、建立厂家与孕妇的互信关系

开办孕妇学校、举办婴幼儿护理知识讲座。通过联合一些大,聘请、营养专家等为“准妈妈”和刚为人母的妈妈免费授课,帮助她们解决在怀孕和育儿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将自己的产品知识融于其中。如美赞臣在讲授婴幼儿饮食营养知识时,突出其新推出的安婴儿产品添加AA+DHA后所具有的益智作用:使婴儿IQ增加7、使这些妈妈们感受到厂家对消费者的关心和爱护,消除了单纯产品推广中的抵触和戒备心理,更容易接受企业的产品知识。

分发、寄送内容丰富的各种宣传资料。向参加产品知识培训的孕妇和到体检的孕产妇建分发一些实用资料,内容包括婴幼儿营养知识、护理知识和产品知识等。同时向那些母乳喂养的婴儿家庭寄送宣传资料,起到品牌提醒作用(母乳喂养婴儿添加辅食和断奶时)。

此外,生产企业还可以与、妇育保健机构联系,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婴儿保健手册刊登产品广告或在提供的婴儿产品上附上品牌标识、品牌提醒等。

4、 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档案

收集参加产品知识培训的孕妇和年轻父母、参加体检的孕产妇的相关资料,建立包括孕产妇姓名、年龄、宝宝出生(预产期)时间、家庭、联系方式、购买记录等内容的详细档案。

通过建立消费者档案,一方面可以通过抽样调查,追踪消费者使用情况和使用后对产品的意见,以便对产品和销售工作进行改进,同时显示公司对消费者的关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消费者参加公司开展的各种活动、邮寄各种宣传资料等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5、产品推广和销售

产品的试用: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合作,使缺乏母乳或不愿母乳喂养的妈妈的初生婴儿吸吮由自己厂家生产的奶粉冲调的牛奶。

优惠促销:由于节省了终端的销售费用,医务通道销售的产品价格一般较终端卖场便宜,同时赠送宝宝用品如奶瓶,围脖、尿不湿、小玩具等,增加产品对年轻父母的吸引力。

医务通道开发的许多消费者都采取从厂家直接购买的方式重复购买(一般是整件购买),企业还需建立相应的信息联络、送货上门等配套服务。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2

一、总体思

以新时代国内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省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发展机制体制,提高家庭婴幼儿科学养育能力,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着力满足广大家庭多次、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提高家庭照护能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到2022年底,完成县妇计中心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任务,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的指导,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婴幼儿照护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到2025年底,全县以家庭为主、社会补充、社区支撑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框架基本形成,管理规范、监督体系基本健全,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照护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

2、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县妇计中心和兼有婴幼儿照护内容的家政服务机构要设立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导中心,县级各分娩医疗机构和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建立优生优育优教指导,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父母课堂、育儿知识讲座,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村(社区)专干兼任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员,定期开展入户指导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二)建立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体系

5、加大社区社会资源投入。根据社区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采取政策补助、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嵌入式、分布式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人社部门要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设置一定比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公益性岗位,用以支持机构的发展。(县民政局牵头,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三)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6、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等就业人群密集区域建立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引导、培育、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场健康发展。发改部门要按照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要求,积极争取国家托育照护服务试点专项投资,制定托育照护服务规划建设体系,做好预算内投资项目编报,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重点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保证、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7、鼓励托幼一体化建设。各级幼儿园要充分发挥专注资源聚集优势,允许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增设托育班,招收2-3岁以下婴幼儿,并纳入幼儿园统一规范管理。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时,应考虑增加托育班资源供给,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县级公立幼儿园要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师资力量雄厚的资源优势,率先推行托幼一体化建设,解决城区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实行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收托前应将收托3岁以下婴幼儿情况及时报告县科教体局和县卫健局。(县科教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8、支持发展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为方便单位职工照护婴幼儿,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工业园区和职工数较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形式,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县总工会牵头,县卫健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

9、鼓励举办形式多样的照护服务。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举办专注性、多次、多种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可根据家庭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序供给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的多次婴幼儿照护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县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管理

11、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设置标准和服务规范,并主动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安全设施、器材及安保人员,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全过程加强监管,管理公开透明。县应急局、县场监管局要加大对托育机构消防设施、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排除安全隐患。各相关部门和镇办人民政策要按照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主要责任,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人员诚信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虐童等行为的机构和人员零容忍,对相关个人和直接管理人员实行终身禁入。(县应急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场监管局、县、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四、保障措施

(二)落实用地保障。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优先予以保障。鼓励利用低效土地或闲置土地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对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予以保障。(县资源局牵头,各镇办配合)

(三)加快人才培养。县人社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从业人员列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政策补贴性培训目录,把保育员、育婴员等托育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县职教中心要增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注,开设儿科护理学等相关课程,加快专注人才培养。对已获得婴幼儿照护指导师、育婴师、保育员从业资格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托育机构要择优录取使用,并按岗位职责落实相应薪酬待遇。要切实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法规培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工作,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县人社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信息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实际,应用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统计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县经贸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加强社会支持。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为婴幼儿出行、哺乳等提供便利条件,营造婴幼儿照护的友好社会环境。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与婴幼儿照护相关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监测,切实保障安全性。(县住建局牵头,县卫健局、县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六)强化监督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县级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备案、监管机制,各部门按事权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综合监督,并对日常监管负主要责任。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注册登记及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制度。凡未登记、注册或设施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处罚。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到位的、发生安全事故的,按照有关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县卫健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县、县民政局、县应急局、县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策办、发改、科教体、公安、民政、财政、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卫健、场监管、应急、税务、工会、妇联、各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办公设在县卫健局,由县卫健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负责全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强化部门协作。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由县政策统筹安排,县卫健局牵头,政策各职能部门、各群团组织和各镇办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合作,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议解决本县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形成政策统筹领导、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县发改局、县卫健局要认真调查摸底,对有意向申报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单位或企业,按照项目要求收集材料及时申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托育机构,县政策按规定提供支持政策清单,确保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有效实施,顺利推进。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3

【关键词】认知发 展婴幼儿 书籍设计

随着娱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幼儿教育再一次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事实上,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随着他们的出生就已经形成,在他们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论观点,他很明确地指出,婴幼儿从出生起就在不断的接受外界物理刺激并做出反应,认知水平就在不断的刺激中发展。书籍在人的认知能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婴幼儿也不例外。

1 婴幼儿认知水平及发展规律

认知,就是个体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包含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及问题的解决等。婴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认知心理、行为较为独特。

感知觉是婴儿的主要认知能力,并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即使是新生儿也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并非什么也看不见。婴儿颜色感知的能力随着他们的出生而形成,新生儿可以分辨简单的颜色。从6个月起,婴儿的试听协调能力已经发展到能够判别视、听信息是否一致的水平。婴儿的触觉也很敏感,从3个月起手掌攥握能力就很强。婴儿的认知方式通过“咬”、“啃”、“听”和触摸。随着精细动作的发展,幼儿已经具备了“翻”、“抠”、“摸”、“捻”等。对于1岁-3岁的幼儿,他们在翻书时,有时会为了翻而翻,甚至同时翻几页,但遇到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画面则有意识停下来认真读。

2 婴幼儿书籍现状及设计原则

现有的婴幼儿书籍大致可以分为幼儿手掌纸质书、幼儿绘本、婴幼儿布书和幼儿玩具书等这几类。幼儿绘本以图为主,文字起辅助作用,适合不识字的婴幼儿阅读。布书,因其独特的材质而得名,其有很多优点,例如布的特性对于婴幼儿爱撕咬这个特性有着非常安全的性能,不会划伤婴幼儿的手指,而且轻巧,方便清洗消毒,是一种非常适合婴儿阅读的书籍。还有玩具书,是以玩具的形式设计的书籍,有塑料材质也有纸质材质的,玩具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新奇的感受,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爱玩”的本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非常受家长和幼儿们青睐的一种书籍形式,纸质玩具书造价较高,而且容易被幼儿弄坏,因此纸质玩具书在婴幼儿阶段并不是特别受推崇的书籍。

婴幼儿书籍设计的原则主要是恰到好处的开本,还有绚丽缤纷的色彩、童稚满满的插图、丰富体验的触觉、听觉等多感官交叉应用的设计。本文将主要从书籍内容、形态、材质、音效这四个角度谈认知发展理论应用在婴幼儿书籍设计中的必要性。

3 认知发展理论导入婴幼儿书籍设计的必要性

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书籍的设计要符合婴幼儿的自然规律,这样可以巩固并促进婴幼儿阶段性认知能力的发展。

3.1 合理的书籍内容穿插能够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增强

婴幼儿书籍的内容是从看图识物开始的,在此类书中,婴幼儿从中认识事物,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概念分类逐渐在婴儿脑中形成。婴幼儿书籍的主体内容是插图,图形和图像的结合可以使婴幼儿更容易了解事物的特征。和书籍的文学性相比,婴幼儿书籍的设计性更能体现语言所难以描绘的美感和生动。

婴幼儿书籍形态多种多样,从书籍整体的造型和内页互动环节的穿插,是婴幼儿书籍设计的主要特征。婴幼儿的注意力极差,而婴幼儿书籍设计的丰富形态在婴幼儿翻阅过程中不断带给他们惊喜,能加强其对书籍的注意力。

3.3 合理的书籍材质应用能够开发婴幼儿的想象与记忆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动力,也是婴幼儿期发展的主要认知能力之一。婴幼儿书籍材质的独特性一方面为婴幼儿的安全问题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能够开发婴幼儿的想象与记忆能力。

3.4 合理的音效介入书籍能够促进婴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的言语能力发展在1年-3年期间更为关键。书籍为亲子对话提供了话题,是成人和婴幼儿沟通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婴幼儿发音、积累词汇,从而学会说话。

参考文献

[1]罗伯特・L。索尔所[美],M。金伯利・麦克林等著。认知心理学(第七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育婴师;培训

1育婴师职业现状及给中职护生带来的发展机遇

育婴师是指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教育,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1]。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不同于保姆和保育员,其必须经过专注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相关专注知识,清楚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开发婴儿潜能。目前社会上从事育婴工作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缺乏专注知识和综合素质,尚未达到行业标准,这就使得该行业对专注技术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中职护生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注知识以及相关职业道德,若从事育婴工作,将会获得早教机构和家庭的青睐。故护生可以利用自身专注优势,增强育婴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我校中职护生对育婴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3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必要性

4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具体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4.2优化教学内容

4.3强化实训操作

新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两部分,考核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习过程,强调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定。理论考核占60%,实训考核占40%。对每项实训考核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考核形式多样,有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5效果评价

6意义

6.1师生双赢

通过对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仅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知识面,还大大提高了其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就业提供了新选择。同时,教师也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工作能力和专注素养的培养者,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师生双赢。

6.2丰富中职卫校办学内涵

作者:罗莹 单位:百色民族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2]韦桂姬,莫江萍。对“双证制”教学提高护生儿科就业竞争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8-9、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5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Infantile diarrhea;Rotavirus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6

1 资料及方法

1、 2 方法

1、 2、 1 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采用BH - 5100 五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婴幼儿铁元素,铁元素正常范围为7、 52 ~11、 82 mmol /L,铁元素7、 52 mmol /L 为铁缺乏。

1、 2、 3 智能量表对两组婴幼儿随访1 年,由经统一培训护理人员采用国内科学心理研究所及儿童发展中心( CDCC) 共同编制的CDCC 智能发育量表对婴幼儿智能发育( 包括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 社交) 进行评估。

1、 2、 4 婴幼儿气质问卷对两组婴幼儿随访1 年,采用由上海新华修订的TTS 对婴幼儿气质类型进行评定,包括平易型、启动缓慢型、中间易型、缺铁组难养型、中间近难养型。量表在儿科保健指导下由抚养人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

1、 2、 5 生长发育测定对两组婴幼儿随访1 年,记录两组婴幼儿体重及身高情况。

2 结果

2、 1 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sell 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及幼儿气质评估表( TTS)对婴幼儿智能发育及气质进行评价,并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防治提供指导,结果报道如下。

3 讨论

目前关于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智能及良好气质行为形成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铁元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脑部不同部位中均可发现铁元素,尤其是在脑壳核、苍白球、红核等区域含量更高。相关动物实验也表明,脑发育早期缺铁会影响脑细胞功能及能量代谢,从而影响脑部乙酰胆碱、儿茶酚胺及5 - 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代谢。这些代谢异常会影响行为及智能基础发育。贫血会导致机体多个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组织缺氧,并参与细胞氧化及导致还原酶活性下降,从而导致个体行为及精神等方面改变。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7

[关键词]良好和谐亲子关系;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

因此,在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陈鹤琴先生说“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因此,在0岁~3岁早期教育体系中,应重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力,以共同促进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

一、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与亲子关系

儿童的社会适应是指他们接受新环境、适应矛盾冲突情境的能力,包括初步形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独立地克服困难,处理社会中简单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地融入社会,并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关键,同时又是婴幼儿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有效促进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是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

0岁~3岁是婴幼儿开始适应社会的关键期,他们开始逐步从家庭步入社会,学习如何适应周围的新环境、与身边的成人或同伴相处。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婴幼儿发展的质量,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亲子关系的互动来实现。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需要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做支撑。因而,在0岁~3岁早期教育工作中,指导婴幼儿家庭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婴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二、建立良好和谐亲子关系的原则与方法

在0岁~3岁早期教育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亲职教育――为人父母的教育,帮助并指导年轻的父母运用多种方法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建立良好和谐亲子关系的原则

1、尊重与信任

作为婴幼儿的养育人,父母应将婴幼儿视作平等的自然人、社会人,充分尊重婴幼儿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父母应积极地为婴幼儿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条件和空间,理解并信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个,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放任。

2、关爱与满足

由于婴幼儿娇嫩稚气,他们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因此,父母应不断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婴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要避免过度溺爱。

3、支持与鼓励

婴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好模仿的特点,身为父母要支持并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并积极为此创造条件,使婴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经验和技能,同时要避免过度包办。

4、回应与要求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敏感地了解婴幼儿孩子的需求并予以回应;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的需要,父母应对婴幼儿做出适度的要求,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同时要避免有求必应或粗暴情况的发生。

(二)建立良好和谐亲子关系的方法

1、积极参与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是指父母与孩子共同进行的,具有情感交流和教育价值的游戏。研究证实,亲子游戏过程中呈现的愉快、平等、相互参与的互动,正是良好亲子关系所应具备的特征。游戏作为婴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参与亲子游戏可以使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喜好和个性,帮助他们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宜的教育。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与孩子一起进行不需要复杂材料或器械的亲子游戏,如手指游戏、膝上游戏、语言游戏等。在指导父母亲子游戏方法的同时,鼓励他们与婴幼儿共同游戏,并建议父母每天坚持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以增进亲子关系。

2、注重日常的亲子沟通

亲子沟通是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能被知觉的所有沟通行为。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保障。对于0岁~3岁的婴幼儿来说,父母与他们的沟通交流,直接影响着他们安全性依恋的形成,而安全性依恋则是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

因此,在0岁~3岁岁早期教育工作中,我们提倡父母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亲子沟通,如目光的对视、语言的交流、肢体的接触等等。对于年龄小的婴幼儿(0岁~1岁)来说,需要更多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如四肢抚触、亲吻脸颊等,都有助于婴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建立。对于2岁~3岁的婴幼儿来说,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语言交流,在有效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应耐心地鼓励孩子进行表达,不论是咿呀之声,还是简单的词句,亦或是手舞足蹈,父母都应细心聆听和观察,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以实现真正的沟通,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3、满足孩子的活动空间

随着身体活动能力的增强,0岁~3岁的婴幼儿对活动空间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活动空间的变化为婴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早教工作中,增加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如开展户外亲子体育活动、组织家庭到公园开展亲子活动等。同时还鼓励父母多带孩子到周边的自然环境中活动,帮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充分感知事物、人物的变化,从而在愉悦身心的基础上增进亲子关系。

4、允许孩子的自由探索

婴幼儿对于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对于1岁~2岁的婴幼儿来说,随着行走能力和小手抓握能力的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越来越多。因此,父母不仅应提供生活材料让婴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如生活中的水、米、纸、器皿等,还可以在家中创造情境鼓励婴幼儿的探索行为,如玩水游戏、舀米游戏、撕纸游戏、敲打器皿等。在婴幼儿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应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有条件的还可以记录孩子的探索过程。探索过程中父母适时、适宜的指导,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融洽,而且也为婴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5、关注亲子的双向互动

艾里克森认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绝不可忽视儿童的主体作用。婴幼儿在新生儿期就已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不同类型的婴儿――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和混合型,受父母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婴幼儿家庭应给予不同的建议和指导,针对困难抚育型婴儿,建议父母避免粗暴和拒绝行为,多注重适宜的关爱和满足。

对于不同婴幼儿类型家庭的亲子互动,都应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重视婴幼儿的行为和表现,及时回应他们的反应和需求,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等待,不断调整教养的态度和行为,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良好和谐亲子关系对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意义

儿童社会适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别人,即儿童所接触的社会成员进行交往;二是对自己,指儿童在生活中学会对自己生活的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梳洗、清洗自己的物品等行为技巧。三是对环境的适应,指儿童是否能在新环境中,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环境。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婴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在1岁~3岁阶段,婴幼儿的肢体活动能力逐渐增强,这也是他们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的信任、支持和鼓励,成为婴幼儿学习自理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婴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也为孩子今后入园做好了准备。

对1岁~3岁的婴幼儿来说,发展独立自理能力的同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可在提供生活自理机会的同时,通过多种亲子互动的方式,让婴幼儿初步了解身边哪些事物是有危险的,帮助孩子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二)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比较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这为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父母也能够为孩子提供多种与成人或同伴接触的机会,满足婴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三)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

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所表现的积极态度对婴幼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的鼓励,如微笑、口头表扬等都能使婴幼儿获得满足,产生愉悦的情绪。特别是在学习生活自理的阶段,父母的积极鼓励与支持、所表现的信任态度都有助于婴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同时,父母有意识地带孩子去不同的环境开展活动,不仅能提高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感受环境变化带来的新奇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情绪情感,增强自身对适应不同环境的自信心。

(四)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婴幼儿要成为独立的社会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收拾玩具的习惯、个人卫生习惯、排队等待的规则、红绿灯规则等。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积极的榜样示范和暗示、智慧的提供选择机会、及时的表扬鼓励等都可为婴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帮助。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8

0—1岁的婴儿完全要靠父母的照料才能生存,而科学地照料婴儿、寓教育于照料之中才会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就会阻碍婴儿成长的脚步。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新生儿已具备了视觉和知觉能力,但这些能力器官还比较脆弱,父母必须从注意保护的基础上来发展其能力。

比如让婴儿听大自然的声音(鸟鸣、蛙叫、流水声等等)时一定要注意音量,否则声音的强刺激会影响婴儿的听觉能力,时间一长对婴儿的情绪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婴儿的这种生理特点,我建议年轻的父母们在家中更好不要让婴儿长时间地听音响或电视机中传出的太大声音。也不要让婴儿进入人声嘈杂的大商场或机声隆隆的施工地点。有些父母喜欢给婴儿的床前挂上色彩艳丽的气球,其实这种做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因在于婴儿本身对色彩艳丽尤其是红颜色物体的感受力很强,他会一直盯着看这些固定不动的气球,长此下去就会造成婴儿“内斜视”即常说的“对眼儿”。如何来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呢?方法很简单,你可以在婴儿的视线范围内将气球之间的距离增大(气球不宜太多,以三个为宜),也可以定时取掉气球,让婴儿的视觉注意点消失。

0—1岁婴儿对外界的认识除了来源于上述的视觉与听觉外,还有触觉,而这一年龄段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口腔的触觉来认识外部事物的。这也正是0—1岁婴儿常会把拿到手里的任何东西都放入口中的主要原因。对此,年轻的父母们千万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在注意卫生的基础上帮助婴儿去用嘴“认识”世界。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0—1岁的婴儿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伴随感官与动作的发展而产生的。

比如,母亲每次抱起婴儿时都是面带微笑、眼含爱意地看着孩子,那么婴儿就会有被爱的情绪体验,从而为其长大后产生爱与被爱的心理需要打下基础。再比如,婴儿拿东西的动作从刚开始的“满把抓”发展到后来的“五指分工”这就意味着婴儿在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又有了“注意”和“思维”的萌芽。

在0—1岁这一年当中,父母不但要为婴儿做所有的事情,而且在照料婴儿的过程中还不能默默地、静悄悄地去做,而是应该把握住每一个与婴儿讲话的时机。虽然此时的婴儿还不能与父母进行语言交流,但他能听到父母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和语音,还能看到父母说话时的表情与动作。这其实恰好是为婴儿今后开口说话创设的一个良好语言环境,就象成人学外语之前“灌耳音”一样重要。

0—1岁这一年是婴儿生理发展极重要的时期,只有把握住婴儿各种生理机能,尤其是动作的发展,如身体动作的发展顺序是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走这几个环节,才会为婴儿今后生理、心理的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1—2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幼儿在1岁2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行走了。此时的父母一定不能因为怕孩子摔跤而剥夺幼儿行走的权力,也不能过量练走而使幼儿腿部肌肉发展受阻碍。独立行走标志着幼儿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独立行走这一生理现象的出现,幼儿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变化,如会有跟成人一样的感觉,会有一种成就体验。尽管这些心理现象还属于萌芽状态,但毕竟是今后心理发展的基础。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幼儿手的灵活运动和独立行走会使幼儿扩大认识世界的范围。1—2岁的幼儿开始对玩具感兴趣,此时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为幼儿选购玩具不能只求量多或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应该考虑到幼儿自身对玩具的喜好及玩具本身的安全性和教育性。玩具对孩子来讲犹如天使,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当中,不但要动手、动眼,随之启动的还有一些心理活动,如注意与想象,幼儿会对玩具的某个特性产生注意,进而发生一些简单的想象。这个时候,若父母细心观察、加以引导,就会使幼儿的这种无意注意与无意想象尽早地转变为有意注意和有意想象。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1岁6个月以后,幼儿就开始了积极的言语活动。这时的幼儿会突然很爱说话,并且时不时模仿父母的一些语言习惯。基于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是“模仿”,此时的父母一定要时刻留心自己的语言是否规范、合适,让幼儿无论从父母的有意教育上还是无意影响上都可以得到一个能够模仿、学习的榜样。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生理与认知的原因,都会以简单的电报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父母应该做到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再对其施加教育影响。比如,孩子想吃饼干,他会说:“妈妈,饼干。”此时即使母亲理解了幼儿的意图也必须用完整的语言来感染他,你可以问他:“宝宝是不是想吃饼干?妈妈现在就给你拿一块饼干。”然后让幼儿与你一起说:“妈妈,我要吃饼干。”待幼儿说完整这句话后,再将饼干给到幼儿手中。长此下去,幼儿会在父母刻意营造的这种语言环境中努力去掌握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语言交流。

1—2岁的幼儿尚处于完全模仿阶段,幼儿对任何事物的反应都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故而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的正确性。此阶段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家中的环境,都会给幼儿的性格打下烙印,比如家中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幼儿长居此处也会养成爱整洁的良好性格特征。再比如,此时父母可以引导或让幼儿一起收拾玩完的玩具,这会让幼儿养成有责任心,做事有头有尾的良好性格特征。

有了两年的生活经历,幼儿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在前两年有了良好的教育基础,那么这一年的教育就会顺利得多(当然,在这一年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后面我会谈到)。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2—3岁的幼儿在身体发育方面没有1岁时增长迅速,但相对而言还是一个增长得快的阶段。2岁以后的幼儿乳牙已出齐, 这对食品的限制减少,父母还可以让幼儿多摄入些豆类食品及某些可生食的蔬菜、水果。这一年尤其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清洁牙齿和保护牙齿的教育。因为生理原因,3岁前幼儿不宜刷牙, 所以父母应该教会幼儿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牙齿表面或用盐水漱口;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不能多吃甜食,如老虎拔牙的故事就可以让幼儿很形象地理解甜食对牙齿的危害。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2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幼儿会有反抗、 “自私”的行为出现,也会抢着为父母或为自己干事。对于前者,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是幼儿的退步而加以训斥,而应该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法来化解幼儿的反抗行为,用耐心、形象的讲解来减少幼儿的“自私”表现,否则会使幼儿真的养成与人对立、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特征。

2岁以后的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是非标准与行事态度, 父母不能过多干涉或限制幼儿的行为,否则会对幼儿的性格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一个孩子为抢夺玩具而与另一个孩子发生矛盾,这时只要有一个孩子哭了,做为旁观者的你的孩子一定会无原则地去同情、帮助这个哭的孩子,即使这个哭的孩子是真正有错的一个孩子,父母也应该先肯定孩子的同情心,然后再告诉他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再比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希望孩子能与见到的每一个熟人打招呼,但有时孩子会因为情绪或其他原因而不愿意开口,此时父母不应该对此耿耿于怀,认为孩子没礼貌,给自己丢面子,而应该看到这正是幼儿性格萌芽的一种表现。若长期强迫幼儿照父母的意思去说话,就会导致幼儿养成无主见、虚伪、不诚实的不良性格特征。

“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所以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应该在发展幼儿身体动作与四肢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及言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道德意识、良好心理品质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进行这些教育的同时渗透智力的启蒙,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态度,才会为幼儿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想发展婴儿的言语能力,就必须先让婴儿听,然后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比如,让婴幼儿听到的语言必须是正确的、规范的,在幼儿说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听,若有问题一定要待幼儿说完后再纠正。这样不但纠正了幼儿的语言错误,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言语习惯——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幼儿有了健康的身体和较高的言语能力,父母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讲给幼儿一些有道德内容、有良好心理品质(如勇敢、善良、坚强等)内容的故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得这些道德准则与良好心理品质。

经常带婴幼儿到户外去晒太阳、活动,不但对婴幼儿身体有益,而且还可以同时帮助婴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父母可以采用问答式(自问自答、你问他答)对话,发展婴幼儿对外界的注意力、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依恋和育婴员的区别”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依恋(培养育婴员的心理沟通技巧)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枣庄中公教育小编特整理了枣庄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亲子关系?

狭义: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即依恋。

广义: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一、亲子关系的种分类

类型

父母控制

父母情感

教养方式

幼儿表现

民主型

适当

高情感

①善于交流,积极支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 ②关系融洽。

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

专制型

高控制

低情感

①简单粗暴,不通情理; ②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合理要求不予满足。

①顺从、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不喜欢与同伴交往; ②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放任型

低控制

高情感

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

①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 ②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低情感

消极的,缺乏交谈,忽视要求。

发展自主、少依赖、创造性强等性格特点。

研究证明,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更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二、亲子关系的第二种分类

鲍姆琳德根据两个维度: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其二是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归纳出幼儿父母的三种养育类型,即权威型、专断型、宽容——放纵型。在鲍姆琳德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了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主要类型,分别是: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类型

父母控制

父母情感

教养方式

幼儿表现

权威型

适当

高情感

①态度积极肯定,尊重、鼓励; ②提出明确的要求,坚定地实施规则; ③对不良行为表示不快,对良好行为表现表示支持和肯定。

①独立性较强; ②善于自我控制; ③肯解决问题; ④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 ⑤喜欢与人交往。

专断型

高控制

低情感

①很少考虑儿童的愿望和要求; ②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规则,但却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

①缺乏主动性; ②容易胆小、怯懦、畏缩、抑郁、自尊感、自信心较低; ③不善于与人交往。

放纵型 (容许型/溺爱型)

低控制

高情感

①让孩子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一切行为; ②很少发怒或训斥、纠正孩子。

①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 ②缺乏责任感,不太顺从,行为缺乏自制,自信心较低。

忽视型

低控制

低情感

①交往很少,缺乏基本的关注,缺乏反馈; ②容易流露厌烦、不想搭理的态度。

①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顺从; ②且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 ③这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

小试牛刀

单选题

幼儿明明的父母发现,明明在幼儿园里学习了儿歌后就常常在家里唱儿歌,经过交流后,明明的父母得知明明很喜欢唱儿歌,于是明明的父母就带着他去商场选购儿歌磁带,并更终购买了明明自己挑选的一盘磁带,上述案例体现了( )亲子关系。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亲子关系的类型特征。A选项民主型父母培养的孩子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B选项专制型父母培养的孩子或是变得顺从、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C选项放纵型父母培养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且缺乏责任感,不太顺从,行为缺乏自制,自信心较低。D选项忽视型父母培养的孩子也容易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顺从,且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这类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题干中明明的父母对于他的兴趣爱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属于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故本题选A。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孩子自信人格的基础。三岁之前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亲子关系当中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依恋。

依恋是孩子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更早建立的情感联络,早期依恋关系的好与坏对孩子的一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通过研究孩子在陌生情境的反应,一般把孩子的依恋类型分为4种,即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和混乱型。顺义妇儿儿童早起发展中心陈彤颖就来跟您聊聊这四种类型的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

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一种积极的依恋关系。这样的孩子对亲密关系的要求很高,从来不担心自己会被父母抛弃,跟主要抚养人一般是妈妈建立了信任、密切、积极的情感关系,在他们眼中妈妈就是自己的一个安全港湾。能够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的父母通常都比较敏锐,能够敏感地观察到孩子的需求,能够恰当地去满足孩子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需求。孩子需要安慰的时候,家长能够主动地去安慰,孩子需要空间去探索周边环境的时候,家长也会给他空间。【健康科普】

回避型依恋

孩子对父母既不要求亲密关系,也不担心被抛弃,实际上这种孩子没有对妈妈形成特别强烈的依恋情感,所以心理学家也把他们称之为“无依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父母对其平时所发出的信需求回应比较少,父母的反应导致孩子容易回避现实,会把一些焦虑或抑郁的情绪藏起来。常见于父母工作特别忙,顾不上照看孩子,或者父母本身就有焦虑抑郁的情绪。

反抗型依恋

这样的孩子既对亲密关系有较高的要求,又担心被父母抛弃。反抗型依恋的孩子一方面在寻求跟妈妈的更多的身体接触,另一方面又反抗这种接触,对妈妈怨恨、排斥,表现出一种愤怒的一种矛盾心理,对父母缺乏信心。这样的孩子的父母往往本身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需求做出的反应不一致。情绪好的时候就满足,他情绪不好的时候就拒绝,同样的情况有时候给抚慰,有时候置之不理,这种不一致的态度让孩子变得比较焦虑,形成了一种矛盾型的依恋。

混合型依恋

它混合了回避型和反抗型的特点。这类孩子对亲密关系要求低,但又担心被抛弃,在内心有强烈的心理冲突,既渴望妈妈又害怕妈妈,极度的压抑,这种孩子往往来自于有暴力的家庭。孩子的照料者既是爱的来源,同时又是痛苦的来源,所以经常见到孩子就僵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混合型依恋是更不安全的一种依恋关系。

了解完四种依恋类型,那么我们家长肯定希望给孩子建立一个积极的、良好的和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么如何给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呢?在这里,我们给大家五点建议。

,敏锐地观察并满足孩子需求:家长要敏锐地观察到孩子的需求,充分地满足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比如当小婴儿饿了、拉了、尿了或不舒服了,大一些的孩子在外边被欺负了,父母要对孩子表现出理解、接纳和支持。

第二,要及时满足需求,不必设置障碍:我们有的家长为了练习孩子的延迟满足,在满足需求前让孩子先哭一会儿,人为增加障碍。对于孩子的需求,我们家长能同意的时候更好是及时满足,没必要去设置障碍,这样不仅能够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能让孩子从大人身上学会如何跟人跟与人合作,与人相处。

第四,对孩子的反应尽量保持一致:家长尽可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好坏而对孩子的反应不一致。不要说这次孩子伤心了马上去安慰,下次伤心了就不管不问,这样的会让孩子自己感到矛盾和纠结,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信任感。

第五,不要吓唬孩子:有一些家长总是用类似威胁的话跟孩子讲,“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要你了”等。我们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爱,这其中包括对孩子的接纳,如果我们经常用类似的话去吓唬孩子,对亲子依恋关系伤害很大,也会让孩子担心自己会抛弃。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依恋和育婴员的关系”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依恋(培养育婴员的心理沟通技巧)

在母婴依态建立过程中,母亲对儿童反应的敏感性、接受性促使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恋。这种依恋对儿童的合作性、社会性行为以及表达正性情绪的能力都有帮助。当展成为更平衡的伙伴关系后,它将有助于儿童自我导向及领会别人的感情和关切。依恋感的培养又是移情能力和同情心形成的基础,要重视在婴幼儿早期建立依恋感,可以通过自然观察法了解婴幼儿个体的依态行为特征及适宜的满足方法

实施自然观察

育婴员或周围其他人和婴幼儿逗玩时、婴幼儿主动发起与有婴员互动时、婴幼儿周围的成人发生变化(比如离开、多出来一位成年人)等各种婴幼儿与成人可能发关系时进行观察记录。可以用现场录像、事后再进行文字记录与分析的方法。坚持一段时间,多次记录后的分析有助于育婴员分析婴幼儿的依态行为特征以及建立依态关系的有效方法。

范例:

建立良好的母婴依恋关系的有效策略

建立理想的依恋关系,让婴幼儿“恋”上母亲很重要。具体的策略如下:

(1)牢牢把握婴幼儿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期

(2)运用“耐心+稳定的情绪”的公式

婴幼儿非常“贪得无厌”,父母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关注、照料和教导。有时婴幼儿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父母要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足够的宽容与耐心。有些家长对婴幼儿时而热情时而冷淡,随着自己的情绪而变化。这会使婴幼儿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会对父母缺乏信任。

(3)敏感地应对婴幼儿的信

当婴幼儿有需要时,会以各种方式吸引成人的注意力:哭闹、手势、咿咿呀呀地咕哝声。如果他的信屡遭忽视,他就会对成人渐渐变得冷淡。

(4)鼓励孩子加入同伴小群体

注意事项

很多婴幼儿缺乏安全依恋往往是由成人不当的带养方式造成的,如成人突然离开等,这些会导致婴幼儿出现黏人、分离焦虑、依恋物等问题。

对于黏人的婴幼儿:

(1) 更好和孩子一起来熟悉环境,熟悉之后,使孩子体验到转入新环境、新关系后爱依然存在,黏人的问题也就慢慢消失了。

(2) 每次上班前,让父母和婴幼儿有一个正式的告别仪式,告诉婴幼儿爸爸妈妈会几点钟回来。另外,经常和婴幼儿玩捉迷藏,通过游戏,反复告诉婴幼儿:妈妈虽然看不见了,但依然会存在,而且会回到你身边。

对于有依恋物的婴幼儿:平时多拥抱婴幼儿;不要强行要求婴幼儿戒掉依恋物;多找替代品,逐步转移婴幼儿对一一个物品的依恋;适当的时候,可以为婴幼儿举行一个戒除依恋物的小仪式。

有这样两个小孩:

丘丘刚三个月大,父母对他的哭闹,不烦不乱,而是跟他说立呈话,逗他玩。

同样三个月大的小小的爸爸很少在家陪她,而小小只要一哭,她的妈妈就把她抱在怀里走来走去,有时候妈妈还会因为小小哭闹不止而生气。

很快,丘丘和小小都满一岁了。这时的丘丘已经可以在离父母不远的地方自己玩乐,而小小依然经常哭闹,常常要求妈妈抱着自己不能松手。

为什么丘丘更加自信独立,而小小却哭闹更多,更粘妈妈?分析案例可见,丘丘的父母更加有效地处理和满足了他的需求,因此丘丘的安全感建立得很好,能

自在地进行探索活动,也越来越独立,而小小没有习得这样的能力,她不能容忍与父母的分离,易产生焦虑或恐惧心理,也阻碍了其独立性的发展。

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四种亲子依恋类型

温和妈妈,给宝宝无限的安全感

探索爸爸,把宝宝引向外在世界

科普知识:四种亲子依恋类型

依恋(attachment)是孩子与特定个体之间(更稳定的抚养人,一般指父母)形成的正性情绪联结。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孩子对大人的依恋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是必需的。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恋的形成。

如果没有这种依恋心,宝宝就会感到惊慌和恐惧,甚至精神萎缩,这种影响会阻碍宝宝未来爱好、志向、人格等的建立。因此,孩子在0~3岁的婴幼儿期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非常重要。

根据宝宝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将宝宝的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和混乱型四种依恋类型。

下面,我列出了四种具体的亲子依恋表现。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四种不同的亲子依恋关系,滋养出了四种不同的孩子。

父母们在读完下面的文字后,也可以在这个周末做个实验:一边让宝宝做游戏,一边让妈妈离开,此时,不同依恋类型的宝宝会作出不同的反应,而这通常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紧密相关。

NO.1安全型依恋

宝宝表现:

妈妈在场时,能自如安逸地操作玩具,并不总是依靠妈妈,更多的是用眼睛看妈妈、对妈妈微笑或说些什么;对陌生环境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妈妈离开时,宝宝的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一定影响,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妈妈回来。

妈妈回来时,宝宝会立即寻找与妈妈的接触,并且很容易经抚慰而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教养特征:

父母对宝宝的需要敏感,态度积极;与宝宝经常有互动,与宝宝一起做相同的事,一起笑、一起做动作,为宝宝的活动提供情绪支持,并经常激励宝宝。

NO.2回避型依恋

宝宝表现:

对妈妈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妈妈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而是直接忽略,不予理会,自己玩自己的,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有时也会欢迎妈妈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实际上这类宝宝并未与妈妈形成特别密切的亲子关系。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作无依恋婴儿。

教养特征:

父母对宝宝不敏感,表现消极,很少满足宝宝的需求;很少从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中获得乐趣。或者,对待宝宝过分热情,刺激过度,经常对宝宝喋喋不休,强行给宝宝制造某些需要,让宝宝不堪其扰。

NO.3矛盾型依恋

宝宝表现:

这类宝宝在妈妈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

妈妈离开时会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

妈妈回来时,对妈妈的态度又很矛盾,心里既想与妈妈接触,又有些反抗。如果妈妈想抱他,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这时他已不能再重新回到游戏,而是不时地朝妈妈这里看。

教养特征:

矛盾性依恋宝宝的父母教养方式通常不一致。他们对宝宝时而热情时而冷淡。宝宝对父母这样的态度和方式会感到绝望,为了获得关注,他们要么黏住父母,要么哭闹,如果一切努力都无效的话,他们就会变得愤怒、怨恨。

NO.4混乱型依恋

宝宝表现:

这种类型的依恋更不安全,宝宝更怨婚没有安全感。

妈妈回来时,宝宝的表现比较无所适从。妈妈拥抱他们,他们的表情会比较垃索茫然,情绪会稍显忧伤,会躲开妈妈的目光。一些宝宝在得到妈妈的安抚后会大哭,或者表现出一些奇怪的、冷漠的姿势。

教养特征:

混乱型依恋的宝宝通常受过父母的忽视,或者受到过父母对其身体上的虐待。这些宝宝的妈妈通常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这些妈妈自己也会经常出现恐惧的、矛盾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

隆高岑_3yLa 14:24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依恋和育婴员有关系吗”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依恋(培养育婴员的心理沟通技巧)”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yuefachezhuang.com/news/513.html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